华南农业大学第三届“紫荆国际青年学者”论坛——材料与能源学院分论坛是面向化工学科和林业工程学领域优秀青年学者的盛会,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将通过专题报告、学术研讨、合作交流、人才洽谈等形式,加强学者对华南农业大学的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政策体系的全面了解,也为材料与能源学院优秀青年学者的引进提供渠道。
一、论坛形式及时间
本届论坛拟通过线下 线上形式组织,论坛时间拟定在2024年1月18-19日,具体另行通知。
二、学科领域
1.围绕化工学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
围绕林业工程学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木材科学与技术、生物质材料与能源、林产化学工程与技术和家具设计与工程。
三、邀请对象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热爱高等教育事业,身心健康、学风正派、治学严谨;
2.获得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
3.在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化学工程、制药工程、木材科学与技术、生物质材料与能源、林产化学工程与技术等领域从事前沿研究工作,已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研究成果,是所从事学科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优秀人才;
4.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等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者优先;
5.国内已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者优先。
四、报名方式及材料
申请人将个人简历及代表性学术成果的佐证材料投递到学院招聘邮箱,邮件注明:“青年学者论坛 姓名”。
报名截止日期:2024年1月5日
化工学科联系人:郑老师
联系电话:13678965088
邮箱:mtzheng@scau.edu.cn
林业工程学科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13632121015
邮箱:zhangcq@scau.edu.cn
五、招聘岗位及相关待遇
(一)诚邀优秀人才依托我校申报2024年海外优青项目
1.申请条件(2024年申报条件以届时通知为准)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4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待遇及支持条件
(1)年薪不低于60万元(税前),特别优秀者薪酬一人一议;
(2)安家费和生活补助不低于275万元(税前,含政府配套),提供三居室(100㎡左右)过渡住房;
(3)科研启动经费200-600万元(含政府配套);
(4)聘教授,按政策规定纳入事业编制;
(5)聘独立pi;直聘博士生导师,每年不少于1个博士招生指标;
(6)优先保障团队建设所需师资和博士后人员。
(二)学校人才引进体系各层次岗位
1、杰出人才
(1)招聘要求:
①原则上未满65周岁;
②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学术声望和影响,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国际同行公认的标志性研究成果,能够带领本学科在其领域赶超或者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2)提供待遇:
一人一议,一事一策。
2、领军人才
(1)招聘要求:
①领军人才分领军人才a和领军人才b。
领军人才a的年龄要求:自然科学类原则上未满50周岁,人文社科类原则上未满55周岁;
领军人才b的年龄要求:原则上未满50周岁。
②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声誉,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认可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有优秀的团队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带领本学科在其领域赶超或者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2)提供待遇:
一人一议,一事一策。
3、拔尖人才
(1)招聘要求:
①自然科学类原则上未满35周岁(业绩特别突出者可放宽至40周岁);人文社科类原则上未满40周岁(业绩特别突出者可放宽至45周岁);
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获同行知名专家认可,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带领某学科领域或学术方向取得国内领先水平潜力。
(2)提供待遇:
①聘独立pi;首聘教授;直聘博士生导师,每年不少于1个博士招生指标;直聘博士后合作导师,招收指标不限;
②薪酬按聘任岗位标准执行;特别优秀的,可实行协议年薪,协议年薪不少于50万元(税前);
③提供安家费不少于100-200万元(税前);提供自然科学类150-400万元,人文社科类60-12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提供三居室(100㎡左右)过渡住房。
4、优秀青年人才
(1)招聘要求:
①原则上未满35周岁;
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获同行专家认可,有明显突出的发展势头和成长潜力。
(2)提供待遇:
①首聘副教授;直聘硕士生导师;
②薪酬按聘任岗位标准执行;
③提供安家费30-50万元(税前);提供过渡住房。
我们还提供以下支持条件:
①按广东省事业单位入编政策规定和学校相关规定办理入编;
②保证研究生招生指标,为拔尖人才及以上层次人才单列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
③为杰出人才、领军人才配备青年英才和博士后助手,学校为青年英才和博士后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
④解决子女入园入学(学校有幼儿园、附属小学、对口直升中学);解决杰出人才、领军人才的配偶工作,协助解决拔尖人才配偶的工作;
⑤享有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即对符合相关条件的人才,其在广州市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超过其按应纳税所得额15%的部分,将由政府给予财政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⑥协助办理广东省人才优粤卡、广州市人才绿卡,可实现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险等 14 项人才公共服务“一网通办”,并在出入境、医疗、交通、贷款、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优先便利服务;
⑦推荐申报国家、广东省各类引进人才资助项目。
(三)优秀博士后应聘条件及相关待遇
1.招收学科
我校现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分别为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生物学、兽医学、畜牧学、农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农林经济管理。我院博士后招收学科为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2.进站条件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热爱教育事业,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端正,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2)取得博士学历学位,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身心健康。
(3)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敬业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4)具备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3.待遇
(1)工资待遇
资助类型 | 年薪(税前) |
一类博士后 | 30万元/年 |
二类博士后 | 25万元/年 |
三类博士后 | 20万元/年 |
(2)其他福利待遇
博士后在站期间福利待遇按照“下有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分层、多样化支持,还包括:
职称评审:在站期间可认定中级职称,可申报高级职称,指标单列;
子女入学:在站期间,解决子女入幼儿园、入小学问题;
住房保障:享受住房补贴,房源充足的情况下可申请博士后公寓;
其他福利:学校按规定为博士后购买社保及住房公积金;享受学校公费医疗待遇;
学校鼓励和支持优秀的博士后出站后通过人才引进方式留校工作,同等条件优先录用并入编。
六、学院概况
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成立于2014年12月,由学校原理学院、林学院、工程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新材料与新能源研究所的部分学科调整组建。
学院在相关领域学科门类齐全,建立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教育方面,有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制药工程7个本科专业;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拥有林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林业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材料与化工1个一级学科专硕点。目前,我院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已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木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已通过swst认证。应用化学专业成功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应用化学、木材科学与技术为广东省二级学科特色重点学科,林业工程为广州市重点学科,应用化学专业为广东省名牌和特色专业,制药工程专业为广东省特色专业,材料化学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含生物质研究院)168人,其中专任教师124人,教授40人,副教授(副高职称)55人,博士学历教师109人占专任教师的88%。学院现有博士后7人,离退休教职工28人。
学院坚持创新守正、育才强能的院训,坚持厚基础、促融合、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学院现有全日制在读学生2372人,其中本科生1755人、硕士研究生536人、博士研究生81人。学院与加拿大ubc、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台湾静宜大学建立了涵盖优本生项目、师资培养、csc博士培养、x y项目和暑期项目等方面的合作办学。
学院教学设备先进,科研平台一流。拥有生物基材料与能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农业设施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生物质能源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农林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光学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木材及木制品检验站、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生物化工与制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州市能源植物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市光学农业重点实验室等1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新能源与材料研究所、高新技术木质复合材料工程中心等8个校级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响应广东省产业发展需要,主动融入珠三角区域发展,广泛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走高端战略和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向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研究、应用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